
新湖南客户端5月16日讯(记者 齐菲 通讯员 向玉洁)驻村第一书记是乡村振兴“生力军”,“第一”是组织给予的重任,是群众寄予的厚望,“90后”驻村书记陆能正在断龙山镇细塔村书写振兴,在振兴一线书写自己的故事。
陆能帮助村民插秧
“双腿泥”走出群众“幸福路”
一进村,我们就看到一个身穿休闲装、中等身材的年轻人走在乡村小路上,他就是断龙山镇细塔村第一书记陆能。2021年,陆能被组织选派到该村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,这也是该村的第一个“90后”书记。为尽快熟悉工作环境,他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、深入农户、深入群众中开展调研。
陆能入户了解村民生活情况
“这个厕所也搞好了哦,坪坝也是他们坎的,栏杆他们还要搞吧。”“我们活了82岁,像这样的好社会没得。确实也是国家政策好。”陆能与村民坐在火炕旁,唠起了家常。
每天早出晚归、走村入户,沾满泥土的双脚、晒得黝黑的皮肤,成了陆能驻村生活的“标配”,也让他从人生地不熟的“外乡人”,转变为人人熟、路路通的“细塔村人”,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。
“我们陆书记,看起来人很年轻,但是做事非常果断,我们老百姓是相当佩服他,相信他,都评价我们陆书记是个好书记。 ”细塔村村民彭秀禄说道。
“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”
陆能查看村民养殖情况
不断学习养殖技术,不断总结心得体会
为帮助村民增收致富,陆能挨家挨户地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产业发展方向,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他们学习养殖技术,村民们碰到养殖难题时也会向他请教,他也会细心地一一解答。用他的话来说,驻村的这几年,他从“学院派”变身为了“实践派”,将畜牧专业知识真正落到了实处。
“现在最大的有好多斤了。”“有100多斤了。”“现在小羊有好多呢。”“小的占了三分之一。”村民梁世新在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,在自家养殖了140余只羊,已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。在细塔村,像梁世新这样得益于动物养殖发展起来的大户,目前村里就有6户,一条利用动物养殖发展起来的产业链逐步在细塔村形成。
巧用霉茶“画笔” 绘就振兴“画卷”
陆能查看霉茶生长、炒制情况
产业兴,才能百姓富。在发展养殖产业的同时,陆能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积极成立细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,流转农户土地面积115亩,涉及30余户农户,并积极探索“公司+村集体+致富带头人”的新模式,发动种植大户参与霉茶种植,实现村民致富手段多样化。
“种植这个霉茶,也是确保这块土地的不抛荒,不能成为闲置土地。(这个霉茶)带动了我们村里100-200人的务工问题。如果等这个霉茶成长起来以后,估计每年给我们集体经济收入3-4万元,确实也是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。”断龙山镇细塔村第一书记陆能说道。
为做好霉茶种植、培管、采摘等工作,陆能几乎每天都会来霉茶基地转一转,查看茶叶长势,并积极联系相关专家,指导霉茶培管工作。“目前在我们细塔村的话,流转了63亩村集体土地。按照目前的这种产能,每一亩产值五千元,63亩大概30万左右(产值),这能够产生一个很大的效益。”湘西众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彭言付告诉记者。
乡村振兴,“他们”一直在路上
或许是因为在部队磨炼多年,陆能身上有股军人特有的韧劲,不怕苦、不畏难。有人问,到底什么是乡村振兴?我想,田间忙碌的身影、地里留下的脚印、机器轰鸣的响声、百姓脸上的笑容就是他书写乡村振兴的“时代答卷”。
“我们驻村工作队,包括在座的村干部,老百姓都称之为我们是‘官’,实际上我们是‘服务员’也是‘勤务员’,要俯下身子,真正地做到实处。”
责编:张雨
来源:古丈县融媒体中心
曝光台丨古丈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公布2月14日城区不文明行为
国土绿化扮靓美丽中国(绿色家园)
元宵节快乐!
湘西申旅丨让“神秘湘西”成为最美最恋的诗和远方
湘西州疾控中心发布疫情防控最新提醒
申办全省首届旅发会,湘西准备好了!
新春走基层 新山乡巨变·小河咀村:年年有“鱼”过大年
“五必须五严防” 安全无忧保太平
下载APP
分享到